陪你走一程

周麗華

  「孩子不是這樣教的!」一個三歲小孩這樣對我說;而這話的起源是我每天為教養他而被家人或路人甲乙不吝指教時的結論或發語詞。曾天真以為教養孩子是一種本能,然而所有的親身經歷和聽來的理論都被孩子給推翻,即使書櫃讓「教養孩子一百招」等經書給塞爆,但孩子堅持不肯照書長,又有何奈?直到母子轟轟烈烈上演一場跳樓秀,卻在孩子一慣的不肯配合下草草落幕,才驚覺如果落跑不成,就得留自己一條活路,放孩子一條生路;因此走進醫院,找到了曙光。

  當知道孩子與眾不同,我的心是雀躍的。後來再有人提點我或孩子,我會謝謝他,並告訴他:「孩子很特別,我們都在努力,請給我們一點空間和時間。」在醫師每週加持與國中小學輔導室的照料下,孩子持續進步,但仍然免不了和同學產生零星衝突,期間也多次被同學家長要求轉班、轉學。幸好這些年來有稜有角的脾氣已被比我更衝動的孩子給磨平,以講理之前先談感情,在一次次硬仗中敲開多數家長的心房,因而絕處逢生。

  為照顧被每個保母退貨的孩子,我放棄工作;為隨時處理孩子的突發狀況,我到小學當全職志工。多年來,看到許多不被團體歡迎的孩子做出種種令人不愉快的行為,想到自己孩子有幸得到諸多助益,就忍不住和他們說說話,聽聽他們的需求;只是萍水相逢的機緣,不知是滿足了自我的成就感或是真能帶給孩子改變的契機。後來又隨孩子進國中當認輔志工,輔導不適應班級氣氛的孩子。其中好些桀傲不遜或畏縮退卻的孩子是來自愛之適以害之或以愛之名逕行責打羞辱的家庭,而我能做的只是陪著孩子看清自己的面貌,傾聽自己的需求,追求自己的期望;也常發現家庭往往是他們的絆腳石,不是誇大了孩子的好,就是放大了他們的錯,以致孩子無論心虛或努力,都難以達成家庭為他們設定的標準。而對於改變家庭,在認輔職務上的我,愛莫能助。

  孩子高中時,鎮日懊悔從前的荒唐及反芻親師鄰里的責備,陷入了憂鬱;其後都在家自學。上了大學,掩去曾經;他連任多次班代,目前也是研究所所學會會長。其衝動性格並未因長大而消失,只是學會了以大家能接納的方式與人溝通,並把衝動化為行動力。目前我能對他表示最大的關懷也止於可以隨時放下手邊的事務,為他所提的一個話引討論三、五個小時。為了跟孩子有共同話題,我回學校選修了許多與他所學相關的課程;也為了預備與未來的孫輩相處,選修了家庭教育以及兒少保育的學程。就因如此,經朋友引薦進入了智協。

  初聞課業輔導員,想我數載安親班教師以及在國中小擔任課業輔導的經驗,定能勝任愉快;然而幾趟到宅服務,親見唯有荒謬劇裡才有的的誇張場景,方覺書本裡的案例都太過含蓄;幸而有陪伴孩子成長以及輔導個案的沙場經驗,方能處之泰然。服務過程中,深切地感受「不為」的家長有時來自「不知」,「亂為」的孩子有時來自「亂學」。想到自己曾因受責難,打孩子給人看,孩子就有樣學樣,打人以洩憤;也曾經對人生絕望,只想著結束眼前不管明天。如今看到還有如我當日般企待援手的家庭,過去苦澀回憶就湧上心頭,對案家也有著無限的同情。

  有些朋友問我,好不容易漸入佳境,為什麼再要給自己找這些麻煩?我回的是:「若是從前有單位願意提供這樣的協助,或許我和家人都能夠早些脫離教養困境。而今我有機會為人服務,或許自己的教養歷程能給他人帶來一點點希望。」其實也幾回自問所作所為是否對案家有所助益?看著那十歲不到的孩子撒賴不成還能認份地完成工作、大放厥詞後又表露對家人以及未來的憂心,我想:這段崎嶇路,就讓我陪一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om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